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49篇
  免费   5099篇
  国内免费   3201篇
电工技术   472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790篇
化学工业   3557篇
金属工艺   2480篇
机械仪表   3976篇
建筑科学   2983篇
矿业工程   1840篇
能源动力   1061篇
轻工业   1622篇
水利工程   1197篇
石油天然气   2608篇
武器工业   672篇
无线电   5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53篇
冶金工业   1232篇
原子能技术   504篇
自动化技术   631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137篇
  2020年   1333篇
  2019年   1134篇
  2018年   1062篇
  2017年   1426篇
  2016年   1566篇
  2015年   1654篇
  2014年   2375篇
  2013年   2343篇
  2012年   2883篇
  2011年   2986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424篇
  2008年   2368篇
  2007年   2974篇
  2006年   2747篇
  2005年   2324篇
  2004年   1973篇
  2003年   1732篇
  2002年   1428篇
  2001年   1277篇
  2000年   1088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658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507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摘要:针对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的难题,采用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某钢铁厂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效率的效率模型。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局部非热平衡方程、真实气体SRK方程建立环冷机内气固两相换热模型。通过CFD仿真模拟,探究料层高度、循环风机输入烟气温度、烧结矿底部入口风速三项可控环冷机运行工艺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料层厚度在1~1.5 m区间每增加0.1 m,效率增加0.8%~1.1%;循环风温在100~140℃之间每增加10℃,效率增加1.4%~1.5%;烧结矿底部入口风速在0.9~1.9 m/s之间每增加0.1 m/s,效率降低0.18%~0.24%。在此基础上,基于工业运行数据建立效率正交试验优化模型,提高了该余热回收系统3.42%的效率。  相似文献   
32.
为了避免和减轻由过大隔震层位移引起的损害,对基础隔震框架结构装设调频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简称TLCD)后混合系统的减振效果进行研究。建立了单层和多层混合控制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采用TLCD-结构体系转化为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结构体系的等效方法,利用TMD参数优化公式,得到单个TLCD初始设计参数,并采用状态空间方程得到多个TLCD最优设计参数。通过对某8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模拟,证明了该理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该混合结构不仅可以减小隔震层位移和加速度,而且对上部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都能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3.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16组不同工艺参数(打印层厚、填充密度、打印温度、填充速度、外壳厚度)的FDM 3D打印聚乳酸(PLA)制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结果分析,确定了影响PLA制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外壳厚度对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为明显,打印温度影响最小,同时分析得到了在打印层厚0.15 mm,填充密度40%,打印温度210℃,填充速度60 mm/s,外壳厚度1.6 mm条件下可获得力学性能最佳的制件。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得到了FDM打印工艺参数与PLA制件力学性能指标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打印工艺参数的试样进行试验验证,表明该模型拟合误差小(5%以内),可靠性高,可用来对FDM 3D打印制件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一种基于软件补偿结合恒流源补偿的改进温度补偿方法,应用单片机、恒流源、数字温度传感器、乘法器等硬件电路,对传统软件补偿进行了优化,补偿效果较传统恒流源补偿有了明显提升,“温漂”整体下降了约13.7%。在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如热敏元件补偿、恒流源补偿、软件补偿等方式上做了补充,对于霍尔电流传感器精度的提升及实际生产需求的满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神达朝凯煤矿正在开采的台阶为工程背景,针对该矿在台阶爆破过程中存在着大块率高、根底多的现象,通过改变装药结构的方式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实践证明,优化后大块率和根底问题的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7.
为了有效提高单一低渗透突出煤层的瓦斯抽采效率,以高压水射流冲击理论为指导,针对平煤股份八矿己组突出煤层特征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水力冲孔应力分布规律,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冲孔有效影响范围,进一步优化设计冲孔参数、指导现场施工。现场应用表明,水力冲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单一低渗透突出煤层实施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进一步研究节理三维形貌特征与节理峰值抗剪强度的关系,首先采用巴西劈裂试验获取了自然劈裂岩石表面,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节理面形态的高精度点云,通过逆向建模得到了自然岩石表面的立体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与自然岩石表面一致的PLA模具,以3D打印获得的底模通过水泥砂浆浇筑了含有自然结构面形貌的相似节理面试样。PLA模具与复制材料差异较大,复制材料在凝结过程中不易与PLA模具黏结,进而使脱模过程较为方便,不会破坏节理面。同时PLA模具可重复进行相似材料复制工作,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然后进行了具有5组形貌面的20个水泥砂浆节理面在4种不同法向荷载情况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得到了结构面剪切位移-荷载曲线。研究了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峰值位移、剪切刚度影响因素。节理经过剪切后形貌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其磨损范围与等效高差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并且在等效高差为剪断破坏模式且成片的区域磨损较为严重。在新粗糙度指标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峰值抗剪强度模型,经试验对比显示出新模型的有效性。在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化模型。对比发现新模型简化后其计算精度较新模型有所降低但由于所需参数减小计算较为方便,新模型简化结果精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还是比Barton公式精度高。  相似文献   
39.
以滨湖煤矿12210工作面材料巷为研究背景,在原有巷道支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方案。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原方案、方案1、方案2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巷道垂直、水平应力和位移云图分析研究发现,支护方案2为最优方案。方案2的支护密度相对原方案有所降低,因此,方案2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滨湖煤矿的支护费用和施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0.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主电路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对各参数值的合理选择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单/三相SAPF主电路交流侧电感以及直流侧电压、电容值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具体的单相SAPF电路参数解析表达式。针对所得表达式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在MATLAB中进行建模优化分析,得出一套完整的参数设计方案。保证在特定负载下补偿后谐波含量低于2%的综合优化目标。仿真和实验过程验证了所选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